大众网记者 王玮玮 青岛报道配资中介
晨光熹微,浸润着山东莱芜一间简单而古朴的工坊——凤王祥工作室。案前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锡雕第八代传承人王圣良正俯身凝神。那双布满岁月刻痕却稳如磐石的手,正悄然唤醒一块素朴锡料沉睡的灵性——从坚硬金属到舒展塑形,最终在时光的淬炼中,绽放出令人屏息的精微光华。
莱芜锡雕的薪火,可追溯至清康熙时期。 至清朝乾隆年间,莱芜锡雕闻名于世,其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期。乾隆女儿大婚在即,便由京派人到莱芜定制锡雕作为嫁妆 。孔府现存的部分锡制品就是当时乾隆皇帝为女儿出嫁时定制的,如曲阜博物馆珍藏的满汉全席锡制餐具,即为凤王祥锡雕第三代传人王业普(字元吉)所做 。历经 数代匠人心手相传,莱芜锡雕技艺体系日渐精纯,终淬炼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骨。其作品以造型典雅古拙、线条凝练如诗、雕刻纤毫入微而闻名,实用之巧与艺术之魂浑然一体。这份深厚的底蕴与卓绝的品质,不仅让莱芜锡雕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,更屡次在国内外工艺美术殿堂摘得桂冠,成为向世界诉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灵魂的闪亮名片。
工作室里,王圣良一手承托锡料,一手执锤轻落。锤尖点在砧台上,锡料应声绽开浅淡而清晰的印记,力道精妙如毫巅,仿佛初春湖面被微风拂过的第一缕涟漪,既是创造的序章,亦是万千繁复纹样诞生的原点。当两片锡料需交融一体,他拈起烙铁,蘸取备好的松香,在接缝处细细点染。“唯有用同一块锡料熔成的焊料,才能让接口消弭无踪,宛若天成。”老人的话语沉静,却蕴藏着对工艺极致的苛求。
作为第八代传人,王圣良的每一次呼吸都与祖训“忠厚传家、手传心意、制器尚神、制器尚意”共振。这十六字箴言,早已融入他每一次锤锻的落点、每一次刻刀的游走。在他心中,锡雕是手艺,更是心艺——师法天地,将万物灵韵凝于方寸,再倾注于器物之魂。“做用心之器,传世之物”,是他毕生的信守。每一件作品,都承载着对技艺的虔诚敬畏、对传统的赤子之心,以及对至臻之美的永恒求索。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痴守,让他成为锡雕技艺当之无愧的守护者与时光的对话者。
当现代工业的浪潮奔涌不息,莱芜锡雕,恰似这工作室中那盏不灭的灯火,执着守护着指尖的温度与时光沉淀的厚重。这门穿越百年的指尖绝唱,在“制器尚神、制器尚意”的祖训滋养下,不仅延续着古老文明的血脉,更在当下迸发出无可替代的人文辉光。它无声诉说着:真正的价值,往往深藏于那些历经时光淬火、经由双手赋魂、被心灵点亮的“传世之物”之中。
莱芜锡雕,这门在光阴长河中反复锻打、淬炼的艺术,必将继续在匠人的指尖静静流淌,于无声处,恒久生辉。
(撰稿、摄影:李昱瑶)
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